千岛银珍
摘要:这是一篇关于百科,千岛的文章,千岛银珍
千岛银珍千岛银珍,浙江省建德市特产,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。
浙江建德市地处浙江西部山区,境贯"三江一湖"(新安江、富春江、兰江、千岛湖),森林覆盖率近80%。一条常年17度恒温的新安江贯穿境内,生态地理环境优势独特,十分适宜高山有机茶生长。千岛银珍选用深山无污染有机茶园肥壮单芽原料,每千克干茶皆从50余万枚芽叶中精选出优质单芽,经独特工艺精制而成。千岛银珍形似针,绿如翠,香如兰,味甘醇。泡饮时,茶在杯中亭亭玉立,缓缓立于杯底,赏心悦目。
2010年12月24日,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"千岛银珍"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。
产品特点 折叠 感官特征千岛银珍茶外形挺直似针,色泽嫩绿鲜活,汤色嫩绿明亮,香高浓郁,鲜醇回甘,冲泡后,悬垂玉立于杯中,兼具饮用和观赏价值。千岛银珍茶的感官特征是由千岛银珍茶独特的自然环境、独特品种、独特生产工艺等要素共同形成。
产地环境 折叠 地理地貌浙江省建德市地处浙西偏北山区,实施区域内地形较复杂,属典型的浙西山地,切割较甚,山峦重叠,地势坐北朝南,北高南低,山峰海拔落差较大,最高峰达900多米,平均海拔高度300米,主要水系流入富春江库区,境内蕴涵丰富的地下水资源。区域面积480千米,有茶园6万余亩,加上桐庐、淳安,茶叶资源极为丰富。
历史渊源建德市茶叶文化历史悠久,据可考察的文字记载则可追溯到唐朝以前。
据《唐国史补》中记载的唐时名茶中就有建德细茶。
明清时期,建德茶叶被列入贡茶,明代谈迁《枣林杂俎》记载其中就有:"建德县芽茶五斤"(唐时建德细茶至明代即为建德芽茶)。
《清朝全典》中记载:"本朝37府县贡,浙江有10府县",当时浙江贡茶的十府县之一严州所贡之茶即为建德芽茶。
1960年,随着新安江水力发电站建成投产,千岛湖就此形成。
1982年,新安江茶人着手恢复、创新的建德细茶称为千岛银珍茶。
1997年,建德市就成功研制了千岛银珍茶叶。
生产情况2009年,建德市种植"千岛银珍"3.8万亩,每年产量200多吨,产值高达1.2亿元。
2011年,"千岛银珍茶"产量300余吨,产值1.8亿元,占建德市茶叶总产值的65%。
2018年,千岛银珍茶叶基地向洋尾片散户回收鲜叶100余吨,3000余农户共增收1000余万元。同时,千岛银珍茶叶基地为当地农村提供了3000多个采茶岗位,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的问题。
产品荣誉千岛银珍先后获得杭州七宝、浙江名牌农产品、浙江省著名商标、中国驰名商标以及中国杭州十大名茶的称号。
2009年,建德市被评为"首个中国有机茶之乡"、"中国特色产茶县"。
2010至2014年,千岛银珍连续5年获评浙江农业博览会金奖。
2010年,建德市被评为"全国重点产茶县"、"浙江省茶树良种化示范县"。
2010年12月24日,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"千岛银珍"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。
2011年,建德市被评为"全国生态产茶县"。
2014年,千岛银珍获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。
地理标志 折叠 地域保护范围千岛银珍茶产自中国首个有机茶之乡--建德市境内李家镇、大同镇、航头镇、寿昌镇、更楼街道、新安江街道、洋溪街道、下涯镇、莲花镇、杨村桥镇、大洋镇、梅城镇、三都镇、乾潭镇、钦堂乡等新安江沿岸广大区域,辖16个乡镇、街道,84个村。建德地处浙江省西部,钱塘江上游,杭州-黄山黄金旅游线的中段,地理坐标为东经118°53′46″-119°45′51″,北纬29°12′20″-29°46′27″。东与浦江县接壤,南与兰溪市和龙游县毗邻,西南与衢州市衢江区相交,西北与淳安县为邻,东北与桐庐县交界。东起乾潭镇梓洲村(原姚村乡梓洲村)双门灶,西至李家镇大坑源村卢桐源,长84.38千米;南起航头镇珏塘村,北至乾潭镇大源村(原下包乡大源村)石豹头扶梯岭,宽62.93千米。
温馨提示:这篇关于千岛银珍的文章就介绍到这里,如果还没有解决您的问题?欢迎添加微信:giitea,我们有源产地专业茶艺师和评茶员为你提供相关的知识解答服务,保证有问必答。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转自 http://www.yipinbaicha.com/(茶评网)。
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评茶师微信
▲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yipinbaicha.com/chazixun/202312/18302.html关键词:百科,千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