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淡忘的“良心茶艺馆”
摘要:这是一篇关于[db:关键字]的文章,被淡忘的“良心茶艺馆”
1981年入夏我辞去工作,专心致力于和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茶艺活动,组织茶艺社团,宣传复兴中华茶文化,于是在台湾掀起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尚,饮茶的热潮一波波汹涌而来。1990年后,台湾从茶叶出口地区变成进口地区,然而在这蓬勃兴盛的茶产业活动中并没有把茶叶和平、理性的本质扎根到人们的心中,茶文化在商人趁着风潮炒作下,被浓厚地商业化、商品化。茶艺文化活动的繁荣表象只是炒热了茶叶及其周边商品的价格,让某些唯利是图的商人获取暴利,这种发展令人忧心忡忡,必须要有一些更具体、更根本的作为来调整茶商业秩序。
1986年1月,我捐出自己300万的积蓄设立"良心茶艺馆” ,之后又典卖两栋房子,来经营“良心茶艺馆"。提供良好的休闲环境和茶点给大众享用,馆内没有价目牌,没有收费员,只有一个良心箱,喝茶的人自己凭良心付费,把钱自由投钱入良心箱内,希望藉着这种自觉的付费方式,唤醒人们的良心,以缓和社会的猜忌、不安和唯利是图的观念。
为证明不是搞噱头,我将所有的积蓄300万元放在银行当准备金,并下定决心无论盈亏, "良心茶艺馆"最少要开满三年。茶艺馆的收支不能平衡,只有紧缩自己的开销,为了宣扬茶艺良心,抱着“怕苦会苦一辈子,不怕苦只会苦一下子、再苦也不退缩”的茶叶精神,没想到竟然撑了十年,后来因另有新阶段的任务,才在1995年12月31日关门,"良心茶艺馆结束营业时发表茶艺馆可以关门,良心不能关门"的宣言。
茶艺与茶道时常感叹自己不是企业家,没有丰沛的财力,虽然有心要以茶艺为煤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,但总是力不能及。还好这一支笔还写得动,决定从理论、批判中建立规范,继续为茶艺的健康发展来奋斗,这应该是更重要的事。2000年,我将20多年来的探索所得,撰写为《茶艺学》、《生活茶叶学》等书,以为教学所需;将充满禅、道、儒思想学说的中华茶艺归纳成“中华茶艺三段十八步”操作法,将茶艺的内涵具体的演绎出来,于是理论可以实践,实践有理论基础;并自费出版了共7册的《中华茶人采访录》,为“茶人”下定义,为当代的中华茶人留下历史的记录;且在各种刊物上定期、不定期的撰写文章,对当前的茶文化现象提出建言、下针砭。
温馨提示:这篇关于被淡忘的“良心茶艺馆”的文章就介绍到这里,如果还没有解决您的问题?欢迎添加微信:giitea,我们有源产地专业茶艺师和评茶员为你提供相关的知识解答服务,保证有问必答。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转自 http://www.yipinbaicha.com/(茶评网)。
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评茶师微信
▲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yipinbaicha.com/chazixun/15968.html关键词:[db:关键字]
-
1
-
2
-
10